每經編輯:李淨翰 在昨晚(11月2日)播出的《我就是演員巅峰對決》第二期節目當中,張國立飾演了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 他走路顫顫巍巍。 
圖片來源:浙江衛視 他表情茫然。 
圖片來源:浙江衛視 還有,他不受控抖動的雙手。 
圖片來源:浙江衛視 在這場戲中,最直戳人淚點,最讓人不敢聽,不敢看,甚至不敢想的,是張國立口中時不時會說到的那句話“你誰呀?” 

圖片來源:浙江衛視 張國立精湛演技催淚的同時,也讓更多人對阿茨海默症有了深刻認識。張國立也在微博上呼籲人們更多關注阿茨海默症。 
图片来源:@张国立 微博 在此背景下,11月2日傳來的消息無疑振奮人心。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了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上市注冊申請,用于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甘露特鈉膠囊(GV-971)是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制藥曆時22年共同研制、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國産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物。借了上海試點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推動創新研發成果的東風,得以快速上市,造福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庭。 填補該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11月2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其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九期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在中國的上市爲全球首次上市,填補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症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阿爾茨海默病主要表現爲認知功能和行爲障礙及精神異常等症狀。 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億左右。2018年全球治療及照料費用已達萬億美元,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沈重負擔。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1000萬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預計到2050年我國患者將達4000萬人。 自發現阿爾茨海默病100多年來,全球用于臨床治療的藥物只有5款,臨床獲益不明顯。全球各大制藥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裏,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新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320余個進入臨床研究的藥物已宣告失敗。 共有1199例受試者參加了九期一的1、2、3期臨床試驗研究。其中3期臨床試驗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和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組織的全國34家三級甲等醫院開展,共完成了818例受試者的服藥觀察。整個臨床試驗由全球最大的新藥研發外包服務機構艾昆緯(原昆泰)負責管理。 爲期36周的3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九期一可明顯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安慰劑組相比,主要療效指標認知功能改善顯著,認知功能量表(ADAS-Cog)評分改善2.54分(p> 該藥主要發明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介紹,臨床前作用機制表明,九期一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産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沈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靶向腦-腸軸的這一獨特作用機制,爲深度理解九期一臨床療效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九期一3期臨床主要牽頭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肖世富教授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的藥物治療還是對症治療,且可供選用的藥物不多,不能延緩或阻止病程進展。基于九期一新的作用機制和獨特的臨床療效特征,相信該藥能夠爲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提供新方案。” 九期一3期臨床主要牽頭研究者、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專家張振馨教授表示:“我從事老年癡呆研究50年,參與了多個藥物的國際多中心研究,始終沒有找到對阿爾茨海默病令人滿意的治療藥物,九期一36周的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振奮,終于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曙光,爲全球患者和家屬感到由衷的高興。”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堅持22年沒有放棄 今年9月,耿美玉团队已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GV-971抑制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理。据介绍,GV-971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不同于传统靶向抗体药物,它能够多位点、多片段、多状态地捕获β淀粉样蛋白(Aβ),抑制Aβ纤丝形成,使已形成的纤丝解聚为无毒单体。最新研究发现,GV-971还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重塑机体免疫稳态,进而降低脑内神经炎症,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病程进展。 據中國科學網此前報道,耿美玉表示,“根據GV-971研發中發現的AD(阿爾茨海默症)發病機制,老年人經常食用海帶和酸奶,有助于預防AD的發生。”,他們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拓展GV-971的適應症,比如帕金森病、抑郁、睡眠障礙、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傳統主流的藥物設計針對單一靶點,很難找到阻止AD發生發展的藥物。”耿美玉還表示,糖鏈是生命三大物質之一,由于糖類的化學結構最難研究,因此糖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靶點,糖藥物領域也如同一位沈睡的巨人亟待被喚醒。 據上觀新聞此前報道,從1997年發現第一個與老年癡呆症有關的化合物算起,耿美玉團隊已經堅持了整整22年。“確實感到過孤獨,因爲別人都在做小分子藥物,而用糖類藥物來治療老年癡呆,不管是結構確定、質量控制、制備工藝、還是模型建立、評價體系、體內代謝過程研究等,都沒有先例,挑戰巨大。”一路走來,最讓耿美玉感到驕傲的是,她堅持了下來,從未放棄過。“這種堅持,最初是作爲科學家的一種使命感,後來目睹了患者的強烈需求,這種使命感變得更加迫切,已經超越了科學興趣,成爲了非常強大的支撐動力。”爲了盡快做出老年癡呆的治療性藥物,這麽多年耿美玉沒有發過一篇相關論文,每天都是從家裏到實驗室,再從實驗室到家裏。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局表示,甘露特鈉膠囊去年10月提出上市申請,一年時間就能快速獲批上市,與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允許生産許可和上市許可分離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試點有關。按照以往流程,新药审批程序需要几年时间。GV-971的上市申请受到了各级政府和药品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国家药监局和上海市药监局坚持严谨科学标准的同时,在注册法规、临床研究、资料审查、审评协调等方面主动提供服务,开辟创新药优先审评审批绿色通道,GV-971 注册申请审评实现了“提前介入、滚动提交、随到随审、并联审评、同步核查”,彰显了中国创新药审评审批体系对标国际水平的能力。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綠谷制藥方面表示,公司已做好生産、銷售的各項准備,藥品年內投放市場。同時,將啓動該藥上市後研究和真實世界研究,並正在推進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期望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每日經濟新聞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环球网、中国科学网、上观新闻、每经APP(记者:郑洁 孙嘉夏) 每日經濟新聞
|